|
今年4月初,我有幸被县纪委、监察委安排到钱桥镇宣庄村开展扶贫工作。说实话,内心还是有些惶恐不安的。因为之前我一直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在县检察院从事公诉工作8年、反贪工作1年,去年12月份转隶到县监察委。对于刑事违法案件我驾轻就熟,但是对于做扶贫工作,我确实一头雾水。父亲和岳父都是乡镇干部,知道我去扶贫,他们让我将自己摆在与老百姓一样的位置,多听多看多做多问,说时间长了就知道了……
有了一些心理准备后,我在委里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宣庄村。从下去扶贫的那一刻起,自己就与宣庄村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几个月来,我按照选派工作要求驻守在宣庄村,跟随市纪委、监察委选派到宣庄村的扶贫工作队张队长,深入田间地头,尽可能地熟悉宣庄村的每一寸土地,熟悉这里的每一个贫困户。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我们来到群众家中,与群众掏心窝子交流。这种过程让我渐渐地适应了扶贫工作,感觉眼界打开了,眼前的工作不是法律文书、不是出庭公诉、不是提审办案,是切实地感受到群众的诉求,是能看得到的帮助群众后收获的真诚笑容;很繁琐,也很值得!
通过几个月的工作实践,我感受到扶贫工作需要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充分发动群众,细致谋篇布局,积极担当作为。考虑到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务工不在家的实际情况,为了规范化运行扶贫工作机制,我们扶贫工作队以“随访随谈”等形式深入调研、掌握实情,在以身作则的同时,强化执行力,不但增强了扶贫工作的透明度,而且强化了对扶贫干部的约束。
作为一名县纪委、监察委机关干部,有幸参与精准扶贫这一伟大事业,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将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在日常扶贫工作中,我们坚持以沈浩精神为榜样,工作上勤免敬业,任劳任怨,带头学法普法守法,严守党的纪律,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坚持按规定吃住,严格按照党组织和选派干部要求说话办事。让村里干部和群众看到我们的不一样,才能信服我们,跟随我们进行扶贫工作。
刚来宣庄村不久,在一次在与村干部的闲聊中,我们了解到宣庄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有进行稻虾混合种养的可行性,而且是农业部门积极推广的项目。我们觉得这是在宣庄村发展产业扶贫的一个重要措施。于是我们扶贫工作队积极争取单位领导支持,并多次联系市县农委等主管部门,咨询稻渔综合种养有关政策措施,主动邀请农委管理及技术人员到种养现场指导农户具体操作,目前该项目正在有序开展中,已经向农业部门申报了示范项目,取得了农业部门大力支持。我们计划是初步依靠大户带动实施,发挥示范效应,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 今年宣庄村“两委”班子急需强化,党建工作急需加强。为此,在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我们积极协调,尽可能地帮助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减轻村里工作压力。目前各项选举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每天的扶贫工作都很忙碌充实,在村里感受到的这种群众身上的真情实感,确实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更多的认识,也让我对今后的纪检监察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记得以前大学的法学老师说过一句话:“今后你们会走上各种各样的法律工作岗位,我寄语你们做一个有温度的法律人……”我很感谢有下村扶贫这个机会,让我能带着对人民群众的充沛情感,做一个有温度的纪检监察人。面对新角色和新任务,我会带着感情工作,精准扶贫、扎实攻坚,让党的扶贫政策在宣庄村生根、开花、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