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基层党廉

建好代表活动阵地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2018-04-10 14:50 来源:枞阳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殷龙生 尹传苗  

钱桥镇位于枞阳县西北部,面积89.09平方千米,辖11个行政村, 5.9万人。全镇共有市级人大代表2名、县级人大代表18名、镇级人大代表77名。换届以来,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有力指导下,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镇人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镇工作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为代表活动搭建平台,推动人大代表活动正常开展,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为建设生态、和谐、美丽钱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认真抓好代表活动室建设,让代表有“家”可回

为进一步丰富人大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不断创新人大代表工作思路和方法,根据县人大要求,我镇于2015年下半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县、镇人大代表活动室建设工作,使人大代表活动室成为代表沟通交流的场所、联系选民的桥梁、关注民生的平台、履行职务的阵地、宣传人大的窗口。人大代表活动室让代表有“家”可回,人大代表不在“代表代表,散会就了”。一是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周密安排谋划。为切实做好活动室建设工作,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研究,形成统一意见,并召开各村会议,周密安排,认真布置,为活动室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二是镇人大积极推动,认真贯彻落实。按照县人大相关文件要求及镇党委会议精神,先后组织有关人员赴枞阳镇参观市县人大代表活动室,新华社区镇人大代表活动室,铜官区狮子山社区和西湖镇的人大代表活动室,学习他地建设成功经验,开阔代表视野,拓展建设思路,本着就地就近、便于组织、便于开展活动的原则,全镇共划分为11个代表小组。选配组织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较强的代表担任各代表小组组长,充分发挥组长在代表活动中的督促指导作用,组长负责组织召集代表开展各项活动、交流讨论、形成意见,确保了代表活动有组织、有纪律、有记录、有成效。截止2015年底,全镇建立县人大代表活动室一个,十一个村均建立了一个镇人大代表活动室,配备了必要的办公桌椅和资料柜,活动室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书籍、资料和报刊杂志等,基本做到“八个一”。

二、利用平台主阵地开展活动,让代表作用充分发挥

组织代表学习培训,让代表更有履职能力。把代表的学习培训作为提高代表素质和履职能力的重要手段来抓,一是抓代表的自学和集中学习,学习法律法规以及人大业务知识,二是抓代表学习与开展活动相结合,每次开展活动前都组织代表学习与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的放矢,达到以学促用的目的。

组织履职活动,让代表“有事可干”。镇人大根据每年年初工作安排,围绕全镇工作重点,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履职活动,让代表“有事可干”。围绕民众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水毁水利修复,危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开展调研视察活动,建言献策。2017年我们着重开展了以下活动。为确保全镇人民生活饮水安全,组织代表视察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在汛期来临之前开展了水利灾后重点工程视察,要求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抓紧水利工程扫尾,确保安全度汛;为了解全镇危房改造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经验,提出建议,扎实推进这一重要民生工程开展,组织开展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调研;组织代表视察了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邹姚大周中心村建设和全市重点工程S335钱桥段建设情况,为工程顺利实施提出建议和意见。配合县人大开展了《母婴保健法》执法检查,促进了全镇母婴保健工作扎实开展,参与了县人大安排的评议县卫计委和县公安局工作及民生工程督查。

建立健全代表接待选民群众制度,让代表走进群众。利用代表们熟悉基层,了解群众的优势,每月固定时间,安排代表在活动室值班,接待选民,答疑解惑,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化解矛盾,劝和促谈,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整理,负责向上级部门反映。组织代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主动帮扶贫困户,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帮助制定脱贫计划和措施,脱贫不脱钩。密切了代表与选民群众的联系,体现出了代表的先进性。

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让代表工作有压力。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报告自己履职情况。通过述职前走访群众,征求选民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述职后接受选民的评议,根据选民的意见,归纳梳理,整改提高,使代表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真正做到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三、创新工作方法,促社会和谐稳定

为优化基层社会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镇在借鉴外地做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试点并推广“和谐促进会”,着力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具体做法是:以自然村庄为主体,村党组织将党员、人大代表承诺领办与所有党小组长、村民组长、治安联户长“三长合一”有机统一。团结和依靠本村广大村民,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的前提下,进行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开展平安建设。和谐促进会成员亮身份、践承诺、做表率,积极为村民服务,着力当好“五员”,即宣传员、联络员、信息员、调解员、协管员。在大塘村试点并取得成功经验后,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推广。人大代表、代表小组、人大代表活动室与“和谐促进会”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破解了一道道管理难题,有力推动钱桥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直播安徽纪检

全省新闻热点

专题聚焦